《亲近文学——网络环境下语文实践活动》视频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用时45分26秒。另有教案设计。
《亲近文络环境下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彭晓梅
广东顺德伦教翁祐中学 sdxueli@163.
[教学内容]
这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苏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而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在学习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感受了别人作品的魅力后,给他一个书写自己情怀的机会,让他去尝试用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来抒写那些他要表达的美的形象,美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文学美的魅力。
本活动将各种阅读和展示活动与网络结合起来,让络资源去进一步领略文学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将文学变成为活生生的生活,将活生生的生活转化为美丽的文字和图片,尽量缩短学生与文学之间的距离。
这次活动,我们安排了写体会、写散文片段、写诗画诗、编辑小报四个语文活动。
[学生分析]
进行本次活动的学生,是初一刚入学的学生,对新的课本结构,新的学习环境兴趣盎然。对读书心得,学生有所训练,写散文和诗歌是新奇的尝试,最后的所有作品编排成小报,也是很有激发性的活动。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这些络平台来完成作业,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兴趣会非常强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存在写作的困难,和操作电脑的困难。
[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学生为主体,主题探究、研究性学习
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系统性、巩固性,可接受性、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读书心得的多样性,
2.写散文,体会散文抒情的特点和表达的特点。
3.初步认识诗歌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报的栏目的设计和编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读书心得的借鉴,初步培养文学的鉴赏分析能力。
2.通过仿写,培养学生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达能力。
3、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资源利用,交流讨论等多种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