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5050字。
《动物游戏之谜》课堂实录
(播放动物游戏视频,展示课件图片)
师:这些动物们在做什么?
生:游戏。
师:同学们做过游戏吗?
生:做过。
师:做过哪些游戏呢?
生:捉迷藏、打口袋、跳绳……
师: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那么,动物呢?它们也会像人一样游戏吗?
生:会。
师:动物不但会像人一样游戏,而且多姿多彩。动物游戏的形式有哪几种最基本的类型呢?
生: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课件展示三种游戏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
(课件展示课题:动物游戏之谜
板书:教学目标:
把握说明内容
筛选整合信息
培养科学精神)
师:作者是怎样引出动物学家的“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这一观点的?
生:举了缅甸热带丛林里的叶猴、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的北极渡鸦和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大海里的露脊鲸这三个例子之后引出的。
师:这三个例子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以动物界“三王子”——猎豹、长颈鹿、斑马为例?为什么不以露脊鲸、白鳍豚、中华鲟为例?
生:具有典型代表性。三个例子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注意了生物种类和生活区域的不同——三种动物囊括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
师:这样选择例子对说明“动物游戏”有什么作用?
生: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充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不是偶然的和罕见的,从而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
师:既然动物游戏活动是普遍存在的,那为什么课文的题目还叫“动物游戏之谜”呢?
生:文中的“谜”是指“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也就是动物游戏的目的。
(板书:动物为什么游戏)
师:课文解开了这个“谜”了吗?
生:没有。
师: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先提出“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问题,然后予以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课文为什么没有结论?
生:课文不是没有结论,而是没有确定的结论。课文的结论是“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很有限,现在提出的各种解释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只能称作假说;假说是对客观事物所作的假定的说明,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必须深入研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