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纲版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6 21:19: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12490字。

  2011年大纲版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焙(bèi)烧靓(jìng)妆晕(yùn)车亟(jí)来问讯
  B. 祓(fú)除订(dìng)正挑剔(tī)      春风骀(dài)荡
  C.档(dǎng)案解(xiè)数下载(zài)     煊(xuǎn)赫一时
  D.嫉(jí)恨打的(dī)       足癣(xuǎn)    抛头露(lù)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那一代写书的和唱歌的曾经梦想认识现实和改变世界,现在的人们仅仅希求着一时的取乐,在令人身心疲惫的生存竟争中靠着音乐的沙发喘一口气。
  B.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沸腾的水涡,回旋的沙暴,翻滚的龙卷风,把我们吸了进去;我们不由自主地打着转,蒙着眼,喘不过气来,有时充满了晕炫的狂喜。
  C. 它总是沉默地隐在梧桐树的绿阴里,仿佛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在生命的烛光中回味那段也许繁华、抑或悲凉的岁月。
  D. 站在熙熙嚷嚷的街口,这流光溢彩、灯红酒绿的景象令人惝恍迷离,猛然间神思飞越,走向历史的纵深处,慨叹着这十朝古都的涅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09年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近几年,大量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宜宾市三元商贸有限公司储存危化品发生爆炸事故,已造成9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共同发起的“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日前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学精神与文化传统
  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运动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价值翻转为特色的伦理道德革命,这场伦理革命的核心精神是以个性解放冲击传统的礼教与家族制度,因而个性精神就构成了新文学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陈独秀倡导“以个人本位主义与家族本位主义”,胡适推崇个人独战多数的“易卜生主义”,鲁迅以“个人的自大”反对“合群的自大”,周作人将人道主义阐发成“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就是五四文学精神最有力的理论说明。然而,五四文学又是真正忧国忧民的文学,是急于使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文学,因而应充分认识这种文学精神的复杂性,简单的反传统与西化都难以阐发这场文化变革的真正内涵。
  在“五四”人物张开臂膀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多是对宗教文化孕育出来的于振兴国家有利的现代文化成果感兴趣,推崇个性自由与民主科学。即使在“五四”高潮的时候,中国文化传统的语法规则仍然潜在地制约着五四文学的文化精神及发展轨迹。如果对“五四”进行深层研究,就会发现时髦的西方文化多是体现在词汇层面,深层的语法规则仍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同是推崇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对于尼采而言,走向超人本身就是目的;对于易卜生而言,在船快要沉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救出自己;而对鲁迅来说,张扬个性精神的目的则在于救国救民,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五四文学的总体框架同样符合传统文学那种儒道互补的架构。“五四”文坛的两大社团——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就是儒道互补结构框架在现代的一种演绎。茅盾认为,文学研究会最大的共性是“为人生”。难道《诗经》、杜甫诗歌不是“为人生”吗?按照《毛诗序》的说法,诗对于人生可以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同样,创造社最大的特点是“为艺术”。然而,道家的田园山水诗画就不是“为艺术”吗?道家文学跳出入世的樊笼,在山水之间消融己身,可谓纯之又纯的“为艺术”。事实上,茅盾在《社会背景与创作》中几乎把《毛诗序》的话重复了一遍,郭沫若公然喜爱庄子,也表明了这一点。
  当然,所谓儒道互补的现代演绎,就是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推崇个性精神与人格的张大: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与儒家文学追求“厚人伦”的合群性不同,它是关注个人命运的遭际;创造社的“为艺术”与道家的“为艺术”也不同,创造社是在五四文学个性精神感召下,张大主体人格。因此,个性精神才是新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征,而忧国忧民的现世关怀则是新文学区别于基督教文化中产生的文学的特征。
  在纪念“五四”90周年的今天,怎样认识五四文学精神,怎样将外来的优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仍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5月6日)
  5.下列对“五四文学的总体框架同样符合传统文学那种儒道互补的架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精神的核心部分同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儒道思想在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的。
  B.五四文学在总体架构上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又继承了传统儒道文化中的合理成分。
  C.五四文学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中借鉴有益成分,使其总体架构形成了互补关系。
  D.五四文学同传统文学在表面上尖锐对立,但从实质而言,他们在总体框架上是互补的。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是由传统文学孕育并真正忧国忧民并急于使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文学。
  B.五四文学精神的复杂性体现在它既高扬个性解放的旗帜,又以救国救民为其宗旨。
  C.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都是个性解放的推崇者。
  D.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崇西方文化,意在引进吸收有利于国家振兴的现代文化成果。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性自由与民主科学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是从西方宗教文化中产生而来。
  B.同样推崇“个人的自由与发展”,西方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的目的截然不同。
  C.五四文学的一些代表人物都曾受过儒家文学与道家文学影响并从中汲取了营养。
  D.五四新文学完全有别于基督教文化中产生的文学,而与中国传统文学内涵一致。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陈亮传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