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7 20:21: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7小题,约8800字。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10.10.08
  本试卷分七大题,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3)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师者,                   。(《师说》)
  (6)吾师道也,                   ?(《师说》)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8)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9)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3分)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3分)
  三、文言文阅读(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③吾从而师之(学习)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       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
  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       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难道)
  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       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
  A. ①③⑤⑦       B. ②⑤⑥⑦      C. ①⑥⑧⑨    D. ③⑤⑥⑨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击沛公于坐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如因持壁却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勇气闻于诸侯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5.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刑人如恐不胜
  ⑦素善留侯张良            ⑧外连横而斗诸侯          ⑨却匈奴七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