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说课稿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3 22:32: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30个字。

  席慕容《乡愁》说课稿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08经济学080114045  向云丹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席慕容的《乡愁》是人教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首乡愁诗中的第二首,即继余光中《乡愁》的又一首。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主要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热烈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意义。要求学生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诗人席慕容同上一篇乡愁诗的作者一样,通过一些极其平常的诗歌意象以独具特色的构思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
  2. 教材的创新处理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凝练地概括出这份乡愁,语句朴素清新,比喻自然贴切,情感深沉浓郁,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学生发现意象,探究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内涵,让学生逐渐领悟诗歌意象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的目的。
  3、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以及抒发自身所感的写作能力与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
  师生一起品读、探究,以体会诗歌意象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乡之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情美、艺术美。
  2、在朗读中再现《乡愁》意境,感知诗人情感。
  3、诗歌意象内涵的分析及拓展。
  4、对比两首乡愁诗的异同点,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5、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改写诗歌以及抒发自己心中所感、所想。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诗歌意象、写作手法在主题表现方面的差异
  教学课时:1课时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尽管对于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还不完备的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这一主题的诗歌意境与情感的领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有前一首《乡愁》的学习做铺垫,他们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比较轻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复习上一首《乡愁》——解读本诗作者及作品——对比两首乡愁诗的异同——迁移拓展”四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达到学习本文的目的。
  2.具体的学法指导
  1、背诵及复习上堂课所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并导入新课。
  2、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因为诗人客居台湾,与故土内蒙古相隔,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学生要了解这一点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