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3 21:03: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30个字。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方法。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结构也较复杂,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而文章却以“社戏”为题。如何正确把握本文的主题,理解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
  要很好地、准确地对本文作整体把握,必须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各部分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些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如何把握主题,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童年生活的图画。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上来。
  设计特点:
  ①训练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读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课堂训练得以强化;②“粗读”别于“精读”,主要要求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下面的深入学习、领会;③互相交流、探讨,是学习中的一项很重要的素养,应加强训练与培养。提供相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有条件的应发动学生自己获取有关材料来进行学习,此处作一布置,引导学生课外寻找资料,也是很好的一种处理方式。
  首先,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1)查工具书,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还要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把你精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认识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粗读课文,我们做得很好,大家提出的问题暂时放一放,随着进一步学习,看看能不能解决。
  下一步,我们要细读课文,有必要一起来了解下面有关背景材料。
  [多媒体镜头1]
  ①什么是“社戏”呢?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②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在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作者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