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尝试(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 资源简介:
约3670字。
课题: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尝试
【教学目标】
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概括和转换方法的点拨。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研究探讨。
【教学过程】
1.导入:
2.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谁知道信息来源有哪些渠道呢?(讨论回答)
明确:信息来自自我日常的生活实践;信息来自阅读报刊杂志等读物;信息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信息来自有目标的读书学习活动。
3.观看几组图片后,速读记念刘和珍君全文,筛选有关叙述刘和珍事迹的信息并加以概括:
明确:(筛选)事迹(概括)意义
她生前很爱看鲁迅的文章关心时政,思想进步
她毅然预定《莽原》全年向往革命,追求真理
她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疾恶如仇,不畏强权
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本性善良,和蔼可亲
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而泣下有事业心,有责任感
她前往请愿,中弹而遭杀害视死如归,热爱祖国
知识点明确:依据标准,认定有效信息,筛选重要的词和句,分析选定信息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进行准确精练的概括。
4.小组合作学习,向大家介绍刘和珍,介绍鲁迅对待刘和珍、军阀政府以及御用文人的态度,并加以概括。
介绍刘和珍:
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在校期间,她很爱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毅然预定进步刊物《莽原》全年。她领导师大学生反对封建专制的校长杨荫榆,被学校开除后仍虑及母校前途。1926年3月18日,她领导北京各大学的学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游行请愿,竟然在执政府门前遭到枪杀,牺牲时年仅22岁。知识点明确:整合主要信息,陈述人物的籍贯,身份和主要事迹等重要信息。使用平实简练的语言,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介绍,不作任何评论。
鲁迅对待刘和珍的态度: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奉献于逝者的灵前。②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③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发明的枪弹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