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标卷层级解析及升格示例
- 资源简介:
约13522字。
2010年高考作文标卷层级解析及升格示例
全国课标卷(陕西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密】
2010年陕西卷(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继续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不同的是采用三个小故事。命题具有暗示性、互补性和拓展性,通过动物故事启发人们思考。小鱼之所以能长成大鱼,是放到了一个大水池里,它成长空间变了;狼之所以能够顽强生存,也是因为它充满好奇,不断探索;学生成绩之所以明显提高,是因为他们被看作“最有前途者”而激发出信心。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意在引导考生要通过所给的三则故事分别概括出其中隐含的成长规律。那么,人才成长有怎样的规律?仔细分析这三个故事,便可得出“人才成长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的环境”(或“成才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人才成长需要受到鼓励(或“成才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三个方面的立意角度。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当然,也可以整体把握,在文章中把人才成长的几个因素都有所涉及。
命题立意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从审题的角度说不难、不偏。这也说明了高考命题不会刻意在审题方面难为学生,而让学生腾出必要时间构思立意,展示自己真实的作文水平,体现了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的理念。虽然作文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因为学生对此话题比较熟悉,所以要获得高分就要别出心裁,比如拟题更新颖,构思更巧妙,语言更生动,材料更新鲜。当然,这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
从文体方面说,可以就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实际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成长经历,写成记叙文;当然,还可以采用书信体、日记体或其它散文形式。无论怎样,关键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审题误区】
应当注意,命题材料中“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是非常重要的提示,也是一个开放中的限制。它提示考生,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写,都应该写有关人才成长的话题,而且与三则故事所寓含的成才条件要联系起来。如果脱离人才成长而谈“空间”“环境”“好奇心”“自信心”等,或者撇开提供材料谈人才成长,比如“勤奋出人才”“创新出人才”“成功需要明确目标”都应是不够切题的。有些考生不能整体理解材料含义,只是抓住材料中的一点甚至一个词,比如看到材料中有“人才”字眼,就论述“什么是人才”;有的考生从鱼与水池的关系得出“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人要适应环境”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狼的故事得出“生存需要顽强的意志”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第三则材料分析出同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结局,提出成才要发挥自身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