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11 15:34: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80个字。

  六枣核(萧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能理清并且说出文章的大致思路。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字词进行简要赏析。
  4、能展开合理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述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理解以枣核设置悬念构思文章的巧妙之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 学生自己收集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诗句。2、分发资料:走近萧乾。
  3、 掌握生词字形和读音。
  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着《尤利西斯》(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后,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后一圈。最后二字就意味着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怀”。
  《尤利西斯》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酝酿十多年,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的《尤利西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亦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尤利西斯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的拉丁名字。布卢姆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生活的坎坷,仍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作者在作品中,将主角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对照着尤利西斯十年飘泊的生活。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品味一段温馨美好的情感。
  (幻灯投影,并放歌曲《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提问: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歌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听来让人感叹不已。
  2、在你们不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没有过离家的经历呢?比如住校读书,比如外出旅游,比如参加军训等,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先回忆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