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文体限制后的作文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28 20: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淡化文化,重视表达,鼓励学生想象和创造,展现出考生纷呈而浓厚的个性色彩”(1) 是近年来中高考作文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给以单无作文教学为主,注重文体写作指导的初中作文训练带来了巨大冲击。 <br>
怎样才能顺应潮流,指导学生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呢?下面就结合笔者平时教学谈几点看法。<br>
一、  充导游,引学生找到水源<br>
     先师生共同探讨范文的优点,再将自己的事件储存铸入范文模式中,克隆出篇篇“准范文”,最后又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作文得失。这是初中作文课中常见的操练法。这种操练法其好处在于简单实用,见效快,而其弊端也很明显:学生作文只能求“像”,无法求“真”,更无法创造。要想让学生不受文体束缚,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教师必须充当导游,引领学生去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br>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2) 在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指导写作之前,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有益的读物。为写作而进行阅读又应分成两类:一是平时积累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暗示、建议、指令等不同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坚持阅读某一类作品,说话幽默的让他和王朔一起神侃;思想深刻的,让他琢磨《呐喊》、《彷徨》;感情激越的诵海明威,崇尚正义的读金庸;多愁善感的体验张爱玲,志存高远的学罗曼·罗兰。只有读得有个性才能保证写得有个性。二是现场搜索阅读。在作文前一节课,将学生领进阅览室,让他们到阅览室中搜索能派得上用场的作文材料和作文形式。这种阅读,有借鉴、仿效的意思,但因大家借鉴、仿效的范文各异,绝不会出现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流水线”作文现象。<br>
十几年的单调生活,本来就没多少东西值得写进作文,如果平时再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素材就更为匮乏。因此,作为导游,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去开掘作文的另一水源——生活: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心理学上有关“观察”的理论知识告诉学生,让他们对观察力的培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2、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课堂是培养观察力的好场所,交流观察体会、进行情境作文、举办观察力比赛这些活动既能激活同学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以成功感。3、鼓励学生把观察体验凝固下来。观察体验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人脑对于某一事物的体验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要想让观察体验对作文有更大的帮助,就应鼓励学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凝固下来。坚持写观察日记,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是一石两鸟的好办法,。<br>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作文素材积累的形象概括。如果每位学生都能拥有作品和生活这两大写作源流,又何愁笔头干涸呢?<br>
二、  当参谋,助学生选好形式<br>
古人云“文无定法”。尤利斯库在《戏剧经验谈》里也说:在戏剧中,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可以赋予人物以真实的形体,也可以使苦恼、烦恼等内心活动表现为物质的形式……打破文体限制之后,谁能在作文形式方面领先一步,就将胜人一筹,而刚刚从记叙文、议论文<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