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诗歌鉴赏的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9/25 19:55: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80字。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诗歌鉴赏的导学案
  课前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阳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设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指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想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月夜忆舍弟(五言律诗)(唐)杜 甫
  戍鼓断人行,过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示收兵。
  (1)首联所写之景与全诗所抒之情有何联系?
  首联描绘边塞秋天凄凉的景色,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1分)为“月夜”铺垫了背景,从而为下面的抒情作了准备。(1分)『解析』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需答出环境气氛与铺垫背景这两个方面才能得到满分)
  (2)颔联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而这首诗却把词序稍作改变,便化腐朽为神奇。请作具体分析。
  这虽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但却说的斩钉截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2分,答出思念热爱故乡得1分,答出主观心理作用得1分)『解析』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弟弟,怀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感情;遭逢离乱,生离死别的痛苦;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爱国情感。(3分,每点1分)
  (3)前四句与诗题中的“忆”有没有关系?
  看似与忆弟无关,实则字字忆弟,句句有情:望月怀乡写出“忆”;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出思念之情。
  课上合作探究(每首诗必须先通译内容,然后完成问题)
  鹧鸪天(词)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①,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①翠微:青山。②取次:随意。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2)词中所描写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是给杜鹃叫声作 反衬      。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