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5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9/24 20:00: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50字。

  《边城》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学习重点
  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学习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齐读:“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