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的叙与议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9 9: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呐喊·自序》的叙与议
韩之友
 

《呐喊》是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十五篇作品,一九二三年八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六年十月第三次印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入鲁迅自己编的“乌合丛书”。一九三○年一月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将其中的《不周山》一篇抽出,仍由北新书局出版;从此《呐喊》便一直收十四篇小说。这些作品,可谓精华荟萃,珠玉并陈。它们以发聩振聋的气势,反映了“五四”彻底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适应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需要,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对《呐喊》的贡献和影响的科学评价。
《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冠于《呐喊》卷首,又曾单独发表于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北京《晨报·文学旬刊》。在内容上,《自序》回顾了小说集中那些为革命而“呐喊”的作品的由来,最早回答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的问题,初步总结了作者自己早期从事文学战斗的经验。在艺术上,《自序》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不同于一般书序的写法。它记叙作者的身世经历,娓娓而谈;揭示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文学观点,侃侃而议。其中有叙事有议论,叙议结合水乳交融,构成一篇杰出的散文。它的成功正与著名的《呐喊》锱珠悉称。它被中学课本选为教材,确实堪称思想与艺术教育的范例。

《自序》用年青时候做过的“梦”作引子,追叙了作者有关的身世与经历,诸如父亲的病,南京求学,仙台学医,东京治文,北京初期的沉默苦闷,以及“金心异”的索稿与《呐喊》的产生,等等。这些事上自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代,下迄三十七八岁的“五四”前夕,前后绵亘二十余年,简直可以看作鲁迅前期生平思想的自叙传略。不过《自序》记叙这些事实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呐喊》的成因次第展开。它善于选取重点事件和事件的重点,用作者的生活道路与社会思想文艺思想的演变发展贯穿起来,由远而近、脉络清晰地交代出《呐喊》的由来,使叙事显出重点突出、精炼生动的特点。
众所周知,鲁迅少年时代,家庭的变故接连不断,对他产生过深远影响。一八九三年秋,祖父介孚公因科考贿赂案被捕入狱,十三岁的鲁迅躲到舅父家去避风,有时竟被称为“乞食者”。次年冬天,父亲伯宜公又吐血病倒,被当地庸医延误了两年多,终于在一八九六年十月病故。这两件事对周家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九二五年鲁迅写的《著者自叙传略》对前者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对后者只是一句带过。可是《自序》在两件事中做了相反的选择:对前者略而不提,对后者却单独写了一段。这是为什么?因为两者虽然都使鲁迅在家庭的败落过程中感受到世态的炎凉,从而埋下了以后反抗旧社会的种子,但是“父亲患病”一事还使鲁迅切实体验到庸医害人,为后来学医种下了根苗——这是祖父下狱一事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应该注意,即使对父亲患病一事,《自序》也没有着重于交代它的全过程,而只是重点记叙了鲁迅奔波于质铺与药店间的情形,和药引难寻、父亲终于亡故的事实。因为这已经足以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庸医的害人,并给鲁迅以后的生活道路与思想发展铺设了起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