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精品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语言浅近,阅读障碍不大,可由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课下自行阅读,梳理和积累文中语言现象、文化常识,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本文写作特点。课上检查阅读效果。
二、教法展示
(一)检查导入
翻译下列句子: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质疑讨论
1文中说“借书满架”,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
明确:不可能。
2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
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
3这能否从文中找出?
明确:第3段——“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借书满架”意为“积书满架”(《四部备要》本作“积书”)。
(三)整理语言现象
1重要词语
(1)得:“又北向,不能得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得”的基本义是“得到、获得”,前一句就是;“得”还有“能够、可以”的意思,表示情况允许,后一句就是。
(2)然:“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於此”
“然”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很高,常常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前两句就是;“然”字还可以表示转折,可以译为“然而”“但是”,后一句就是;此外,它还可以用作代词,当“这样、那样”讲;用作形容词,表示“对”的意思。
(3)凡:“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
“凡”字是“总共、一共”的意思。
(4)“而”“若”“汝”“尔”“乃”都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课文中用了前三个,可以让学生收集归类。文中句子是“某所,而母立於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往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
(2)名词用作动词: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
3句式
判断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用“……也”表示判断)
疑问句:
“儿寒乎?欲食乎?”(用“乎”表示疑问)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用“何……也?”表示疑问)
4练习
课堂口答完成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