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教案15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若为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性批判性。
 2、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幻想式” 和假设论证的写法。
 3、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介绍作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作者见教参。
 二、解题
 题目有什么特点?
 假设句, “若”表明是“虚拟幻想式”的方法。假想自已是王。
 三、 课文初步理解:
 生读课文,你读了本文,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我若为王会怎么样?
 四、分析课文:
 1、清理本文的脉络?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语言上的标志。
 第一段(1),由一部电影引出假设:“我若为王”。
 第二段(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
 第三段(6-10)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
 标志:1段“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段首“我若为王”
 6段“我将恍然大悟”
 2、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明确: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3、阅读2-5节,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