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100字,另有学生导学案。
葡萄月令(汪曾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三、作者了解
四、预习内容
《三维设计》上字词
五、学习内容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葡萄生长的全过程,请用简洁的词语依次概括这一过程。
答:一月:窖中,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浇水(抽条、长叶),五月:喷药、掐须(开花),六月:打条(结果),七月:膨大,八月:着色(成熟、下果),九月:喷药,十月:闲置,十一月:下架,十二月:入窖。
2、本文初看是一种流水帐式的介绍,实则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即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答:作者的重点放在三、四、五、八这几个月的。因为这几个月(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3、作者在写葡萄时结尾的人称与上文相比有了变化,请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
答:全文用第三人称,而结尾的“十月”部分用了第二人称“你”,“十二月”用了第一人称“咱们”。人称的变化表明了情感的变化,而这种情感的变化是在劳动过程中建立、在相互尊重中巩固起来的,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本文行文从容自然,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口语色彩浓厚,多用修辞等,请选其一点举例简析。(选做题)
答:多用口语,多用短语、短句、单字,夹杂方言:“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好处:体现出一种平实、朴素、洁净的美,形成叙述的亲切感,加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
修辞:拟人 有“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地窖里。”“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比喻 有“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白的像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好处:形象、生动,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度,表现了作者对葡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