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旧创新,重视语文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弃旧创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密山一中 程卫东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到世纪之交的产物,是经过较长时期的反思而找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素质教育迫切要求语文教学进行大幅度改革,而且已成为必然,素质教育也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决定因素。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教材、教法、学法、测试四个方面结合其比较突出的弊端,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意见,以达到使语文教学由较明显的“应试教育”转向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材 教法 学法 测试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主体性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到世纪之交的产物,是经过长时期的反思而找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它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也将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展示其价值。
四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提高全民族素质。语文的内涵是用语言来完成任务。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自身带有开放的性质。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就应该多方位、多渠道,从整体上发挥其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树立适应于今天、明天、未来信息社会大生产的语文观。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它平身就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强调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社会语文能力。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内容广泛、知识面既宽又丰富,使用频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社会交流,几乎无所不包,正是语文学科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综合性和适用性,集中地体现了它的学科性和重要性。我国要进入世界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国际教育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行列,必须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于我国对外开放,并为国争光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熟练地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单纯为升学服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即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背离了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否定,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不惜阵痛、大刀阔斧地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东西。
在教育改革中,作为基础的工具性和语文学科改革,必须要先行,而且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测试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语文教学从细节到整体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迎合时代的要求,下面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测试这四个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与建议。
一、教 材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的核心依据,教学离不开它,但并不意味着教材是唯一的依据,尤其是涵盖广泛的语文学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材的作用,取之于经典却绝不能完全代表经典,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粹不是十几本中学语文课本就能包容的,所以那些唯教材教学,甚至考什么,学什么,擅自删减教材内容的唯考试教学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