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7 6:5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教案
永州陶铸中学 肖立新

教学目的
1、了解考纲要求
2、了解熟语的特点
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重点
1、熟语的积累
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时数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2004年多为选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但是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活到老,学到老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
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一),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九)。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 交友处世: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 劝学: 活到老,学到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