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25 13:08: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940字。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详解)
  第一案易错•点睛
  【易错考点一】筛选与整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下列对“儒家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B.文化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
  D.文化的独特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答案】C
  【解析】 “是否影响”表述错误,原文是“已基本上不能影响”。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它的没落给人以浓重悲凉的意味。
  B.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强势文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C.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令人困惑,而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更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
  D.在西方文化的攻势下,我们对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答案】C
  【解析】 “更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错,原文是“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5题。
  越窑的鼎盛
  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的方式。唐代晚期,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