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一中、长汀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7 15:24: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7题,约10120字。  福建省上杭一中、长汀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入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                 ,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④              ,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⑤              ,金石可镂。(《劝学》)
  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忤:触怒
  B.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  遁:失败
  C.竟失襄阳                     竟:最终
  D.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  恨:遗憾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陈文龙“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 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     ② 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③ 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④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⑤ 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   ⑥ 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文龙本来很受丞相贾似道器重,并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但他从不阿附贾似道。
  B.陈文龙极力反对贾似道任用范文虎、赵溍,贾似道先贬他的官,后指使李可弹劾他使他被免官,但兵溃鲁港后,贾似道也追悔莫及。
  C.福州投降元军后,王刚中派人到兴化劝降,陈文龙杀了王刚中的使者,并写信斥责备王世强等人的叛国行为。
  D.林华投降元军后,又下令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百般凌辱,但陈文龙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3分)
  答:                                                                            。
  ② 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3分)
  答: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①本首诗中有一意象在古诗里泛指水边送别,这一意象是      ,其中“石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