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构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7 9:11: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80字。

  《雨霖铃》教学构想
  王红梅, 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
  设计思想:
  苏轼评王维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唐宋诗词中许多优美的篇章,都在读者头脑中留下了美妙的画面,画中景是诗中的意象,景物的选取安排则是诗的表达技巧。因此,鉴赏古诗词,可以抓住文中写景的词句,构想画面,通过对物象的揣摩、探讨、品味、涵咏,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扣住文中意象,还原生活场景,体会文人情怀。
  2、分析画面特点,探讨构画技巧,鉴赏诗词妙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设置情境化
  课前教室内播放李叔同《送别》歌曲,营造感伤氛围。
  导入:长亭古道,芳草细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在各处演绎着。教师范读,学生说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哀婉、缠绵。
  二、意象组合场景化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章中的相关意象,概括按时间顺序出现的三幅画面。
  1、别前不胜凄凉———
  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借助意象,学生描述场景:时当秋季,景已萧瑟,正值天晚,暮色阴沉,一场暴雨之后,微凉的风中传来蝉儿衰弱的鸣叫。
  (2)(多媒体显示图片)讨论: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感受,从哪些景物上表现出来的?
  明确:画面给人一种凄清之感。寒蝉———初秋时节的蝉,叫声短促凄苦;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长亭———离别之处,愁意笼罩心头。文中的景物(意象)是作者刻意抓取的,唯其传情而用之。作者借助这些意象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意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力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