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葬歌》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京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7/30 10:5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3960字。
《也许——葬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深切体会作者蕴涵于诗歌当中的深切哀痛的情歌
2、了解诗歌如何通过意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汶川地震,悼念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孩子们,激发学生爱国、团结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诗歌如何通过意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
《也许——葬歌》如何体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启发式教学
五、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一起来朗读下这首词,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非常有名的悼亡诗,是苏轼悼念他的妻子王弗而写的,能不能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讲解下这首词呢?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因“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
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
苏轼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出,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使事用典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另一首悼亡诗《也许》,是一首现代诗歌,是闻一多先生写给他四岁的夭亡的长女立瑛的。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大家学过他的什么作品吗?比如《最后一次讲演》《死水》。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20世纪2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 而闻一多是新月诗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在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三美”主张!他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而今天学的这首《也许》,是1926年,闻一多写给他不幸夭亡的女儿立瑛的。下面请大家先来集体朗读。
三、朗读
朗读时请同学们要注意节奏,注意这是一首悼亡诗,所以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明确:比较哀伤的语调
朗读点评。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