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35000字。
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2010•南开中学考前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岩居僧的形象。(3分)
(2)前人评价该诗“写飞鸟用一‘过’字,十分精练”,谈谈你对诗中“过”字的理解。(3分)
【答案】(1)①远离俗世: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②淡泊、平静: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⑨品性高洁: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每点1分)(或:远离俗世,生活俭朴,心境淡泊,品性高洁。)
(2)“过”有“路过”“经过”之意:(1分)这里写出了“飞鸟”既不急于归巢,也不陶醉山林,只是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1分)其无忧无虑、无欲无求的特点,衬托出“岩居僧”淡泊的心境。(1分)
【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志趣。岩居僧生活在花草人鸟稀少的“石岩”,他用“冰下水”煮茗,用“佛前灯”燃香。可见这是一位淡泊、高洁而又远离尘俗的隐者。
(2)考查诗歌的语言。语言的赏析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字面义+文中义,画面内容,表情达意的作用,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味道在开头结尾的“石层”和“此僧”的遥相呼应。这是作者的得意处。读不出,就不理解作者的苦心经营。石和此读音相似,層和僧字根相同,若此,石层和此僧便巧妙地形成呼应。正因为把门开在岩石上,导致苦行僧的孤傲或傲岸,这是很少有人来往的原因,因为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种高度。
“一鸟过寒木”和“数花摇翠藤”表面看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诗人的这种表现方法,使这两种事物仿佛有了一种关系。好像是因为“一鸟过寒木”的原因,导致“数花摇翠藤”的结果。由此益发证明:“开扉在石层”和“何因似此僧”之间确实存在一种联系。这正像我煎茶烧的却是冰下的水,而供佛的香居然烧着佛像前的灯,这一切都是自相矛盾的,就像岩居僧和逃名者的行为和目的的自相矛盾一样。
2、【2010•福建晋江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3分)
(2)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成”(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3分)
【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回答时包括三个方面:(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图景就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