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8970个字。
七年级下期末复习试卷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 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cuō)菜畦(qí)人迹罕至(hǎn)阴霾(mái)
B.骊歌(lí)炽痛(chì)迥乎不同(jiǒng)羸(léi)弱
í)踌躇(chóu)锲而不舍(qí)恍(huáng)惚
D.归省(shěn)羁绊(jī)义愤填膺(yīng)斫(zhuó)痕
2、下列词语书写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浑身解数挣脱羁绊姗姗来迟
B、迫不急待孜孜不倦毛骨耸然漠不关心眼花瞭乱
C、语无论次梦寐以求紧打细算奥密无穷人声鼎沸
D、郑重其事养精蓄锐耀武扬威荒草凄凄五彩斑斓
3、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 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隧道)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前:上前)顾野有麦场(顾:往旁边看)
C. 其一犬坐于前。(犬:狗)目似瞑,意暇甚(意:神情)
D. 乃悟前狼假寐(乃:才)恐前后受其敌。(敌:敌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 知:孰谓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 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以:盖以诱敌以刀劈狼首
6、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共10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用课文原句填空。(六句全填)(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⑥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四、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9-12题。(12分)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