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读讲练(全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6/25 21:04:4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0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3960字。包括每课的讲练、以及单元试卷和期末试卷,内容丰富。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读讲练
  文华中学  钟文
  一 七律  长征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等闲: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yá):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                                                                                                       
  颜:脸,脸上的表情。
  2.作家作品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背景链接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七律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文章脉络
  首联:高度概括长征精神。
  颔联:表现红军的高大形象。
  颈联:抒发红军战士的豪情状态。
  尾联:写长征的最后历程。
  三、写作方法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①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②正确处理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夸张手法的巧用,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四、问题探究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性?这首诗的形象性体现在哪里?
  诗要用形象思维。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感情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成及美的享受。
  《七律  长征》中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困苦。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渲染了长征途中极端的艰难险阴阻,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壮志豪情。
  二 《长征组歌》二首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yā):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毯(tǎn):毯子。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于:比
  2.作家作品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曲作者们重走长征路,采集长征沿途的民间音乐和红军传统歌曲,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领唱合唱歌曲采用云南民歌的音调,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自豪情绪。《过雪山草地》这首由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四部合唱曲,它的音乐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音调较为低沉,具有描绘性质;第二部分激昂慷慨,音调上扬,抒发了红军官兵的革命豪情。
  3.背景链接
  《长征组歌》创作于1964年10月。长征时被誉为“红小鬼”的萧华将军,选取了12个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由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8月1日,由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谱曲,著名指挥家唐江指挥的《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宫礼堂首演后,立刻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征组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时间《长征组歌》成了全国人民竞相学唱的对象,《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等唱段在民间迅速流行开来。
  【文本解读】
  一、 谋篇立意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
  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文章脉络(略)
  三、写作方法
  《四渡赤水出奇兵》
  1.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解”、“出”、“临”、“逼”、“赶”、“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