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模式教学的实施的核心
袁先兵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
叶圣陶:“教是了不需要教。”
陶行知:“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学过程是真正的师生互动、学生自由探究、积极创造的过程,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全面包办代替。开放性的形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
新课标也复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装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呼唤一种自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方式。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重个体的自主选择,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都应该积极地提倡。
主动探究,突出过程与方法,遵循探究活动的过程,这就是: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问题的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会查阅整理资料——对研究做出解释或结论——表述探究结果。而教学课程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转变。因此,注意对下列几个问题的关注,
1:给“自主合作”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愉悦。成功的师生对话要给学生一个心理环境——轻松愉快的气氛,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安全感、宽松感,那么在对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组合上,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就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变得敏捷,与此同时,良好的教学氛围,民主增进了,学生质疑多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提出问题就是给自己一个超越和机会。”加强了师生交往,增强了思考,自然地能获得某种感悟和理解。相反权威式或管制式的教学和管理,只是用硬性的要求和划一的标准,只是会抑制学生阅读创造的潜能和热情,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只有具有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只要学生有创造的火花,哪怕是一瞬不够全面,都要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经常性的成功感。当然这不仅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相互对立,这样反而会促成对话双方的相互沟通,并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最终达成双方的“和解”而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