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材料
- 资源简介:
约7680字。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材料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黔之驴
1.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2. 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
3.《黔之驴》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不被对方气势吓倒,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
(2)从驴的角度: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4.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比喻就是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作者、作品:周敦颐宋朝哲学家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记叙事物或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阅读理解:
1、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比喻君子只刻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作者把菊花比喻为(隐逸者)把牡丹比喻为(富贵者):把莲花比喻为(君子)
7、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
9、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0、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3、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1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1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