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14
- 资源简介:
约2370个字。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
1、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2、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3、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4、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5、从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8、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余因得遍观群书
9、 、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10、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13、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1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15、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17、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1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