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市光明中学2009-2010年高三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 资源简介:
约7210字。
广东东莞市光明中学2009—2010年高三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编写 罗孝平 审核 甄怀东
【考点诠释】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
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历年高考都是以古诗为命题材料来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
2、鉴赏诗歌形象的设题形式有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的分析;还有对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这类赏析题,要运用联想想象,捕捉形象,再现诗歌的画面,要把握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如细节、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等。
【学习要点】
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3、归纳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规律。
【教学重点】
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特别是答题的一般性步骤。
【课时设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高考真题】
1、(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的代名词。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高考真题】
(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例1: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提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