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0 16:16: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20字。

  《书愤》教学设计
  课题 《书愤》 课堂类型 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掌握借景抒情、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掌握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比较、吟咏,赏读结合,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媒体播放
  2 请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南宋爱国名句。
  二 赏析过程
  (一)预习检查              
  1、介绍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正音)
  3、解题:书,动词,记录,记下;全诗感情基调:“愤”。板书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1、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 
  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    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3、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早年豪迈到晚年 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小结:四联56字,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全诗以“愤”为基调,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
  (三)细读诗歌,品味赏析                结合幻灯片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