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小题,约7780字。
攀枝花市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4页。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友情提示: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0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濒(bīn)临 悄(qiǎo)然 相形见绌(chù) 伫立(zhù)
B、提(dī)防 角(jiǎo)色 满载(zài)而归 痴想(cī)
C、泥泞(nìng) 狩(shòu)猎 叱咤(zhà)风云 埋怨(mán)
D、栈(zhàn)桥 附和(hè) 浑身解(xiè)数 倔强(ju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瞬息 擎天撼地 锲而不舍 不可名状
B、阴霾 妇孺皆知 一代天娇 莫衷一事
C、雏形 更胜一筹 消声匿迹 眼花潦乱
D、确凿 四面楚歌 义奋填膺 引颈受戮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营养。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B、《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艾青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
C、阿廖沙的成长,是《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全面而真实地考察俄罗斯国民性中的强点和弱点。
D、《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是一部反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5、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