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ppt10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2.2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 8:54: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9张。有教案,约3290个字。

  《口技》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①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调动情绪。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置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②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读、轻读、放声读。
  2根据注解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和释义,疏通文句内容,有疑即问。
  四、翻译课文
  五、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齐读第1段。
  2.学生口述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③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第二课时
  一、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3、4段。
  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情。
  二、教师分发下列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见幻灯片)
  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幅图画?请进行简略概括?
  说明:三幅图画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2.请一位同学口述课文三个场景分别描写了哪些声音种类。思考: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
  明确: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由大到小,由密到疏,微闻余声;
  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忽然变大,由少而多,由多到杂。
  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三、讨论分析,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对表现全文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