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流行词语辞典
- 资源简介:
约65630字。
60年流行词语辞典
60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伴随时代步伐也出现了大量的流行词语。从流行词语的变迁,可看到社会物质和精神的进步。流行词语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实。现在,回忆您印象最深的流行语,将它们上传到新浪网。
参与说明:
1 1、将您认为60年中最经典的流行词语编辑上传到新浪网,如“改革开放”、“炒股”、“下海”、“海龟”等。
2 2、编辑词条时每项都需要填写。请注意,您编辑的词条很可能被出版成册。
3 3、您可以对最有意思的词条进行投票,您还可以对其他网友编辑的词条进行再编辑。
1、粮票
流行年代:
1955 - 1993
词条释义:
粮票为供给制制下的主要票证之一,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
和其他票证一样,粮票在被称为黑市上买卖交易;其时的票证买卖为部分无业者的谋生手段。这样的交易被称之为“投机倒把”,是列入打击对象的。轻者行政拘留、没收非法所得,重者判处管制、劳动教养、有期徒刑等。三年困难时期有人因为饥饿画粮票而治罪。
1993年取消粮票后,它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却被一些人用于收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集粮票市场。一般的市价每枚5元到300元不等;辽宁省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2004年市价超过1500元。全国各地都成立了集粮票协会,民间还不定期出版《中华粮刊》、《粮票》等集藏刊物。据报道,福州南公小区的吴翊斌就藏有江苏高邮粮食局于1970年发行的面值2万市斤的粮票,它是“高邮县粮食指标划拨票”,背面注明了“此票只在本县内各企业向粮食部门或粮食部门内部指标调粮使用。使用时必须凭粮食局证明到指定点才能有效”。全套粮票共9枚,面额从500斤到2万斤。类似粮票当年江苏宝应也曾发行过。
产生背景:
粮票为1955年~1993年间中国大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粮食定量供应在流通领域粮食及粮食制品买卖的票证。
2、情剩
流行年代:
2006 - 2009
词条释义:
情剩,在婚姻情感上滞销的那部分人,或指感情空虚的人。另一种说法是是没有情人的人,在情人节的这天就成了“情人节剩下的人”,简称:情剩。情剩这个有些尴尬和自嘲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并且普遍存在于现代都市。一股单身潮无可避免地在各大城市急速蔓延。
产生背景:
我们第一次宣告“剩男剩女时代来临”是在2006年的下半年。2006年5月26日,中国经济网以头条报道了这个标题,2006年8月社科类书籍《剩男剩女》出版。那时候的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剩女数达30万;上海43万……数年以后,这样庞大的数字已经以几何数在增加。
社会学界认为,中国曾经出现过三次单身潮:第一次出现在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大量“一夫多妻”的婚姻解散,形成巨大的女性单身人口;第二次是因为“文革” 结束后,急剧形成庞大的返城大龄青年群体;第三次,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理想主义在青年男女中盛行,感情开始在婚姻中得以强调,“感情破裂”作为一个模糊的标准可以作为离婚的合适理由,使离婚人口突然剧增。但2006年这一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身潮,与个人选择和取向相关,与政治和历史无关。
3、非主流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
非主流酷炫空间非主流顾名思义就是超前或滞后,非主流的主旨就是不跟随潮流,追求个性、另类,21世纪需要个性张扬,正如我们所推崇的非主流一样,如果仅盲目的去模仿,那意味着你正趋向主流,非主流提倡不刻意模仿、不随波逐流、有创新、有个性、特立独行。
产生背景: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年代的男生女生。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观望的态度,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