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2 12: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学习导引】
古代文人常常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刘禹锡和周敦颐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们在追求高尚的情操方面,却有着相同的志趣。一个借陋室言志,一个托莲寄托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短文两篇》将引领同学们走进人类崇高的精神世界,感受古代名士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学习时要注意反复吟咏,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背诵这两篇短文。
2.学习《陋室铭》运用类比手法和《爱莲说》运用映衬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陋室铭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一、背景材料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忌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享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往来。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他对那些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行文结构特点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简陋室内外的情景。
全文分为三层:开头利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题。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室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之人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无丝竹”二句,直抒作者摆脱尘嚣的愉悦之情,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2.写法精讲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表现了怡然自得的心情,还隐有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