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4280个字。
《谈生命》教学设计
哈一一三中学王冬梅
一、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散文,如同饮一杯作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作者把抽象的“生命”理念化为具体的物象,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的真谛。本文说理的深刻与作者的人生感悟是分不开,正是凭着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两个新颖的比喻,揭示出生命的真谛。这真可谓“喻巧而理至”,这两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阐释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本是自然现象,“一棵小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看也很普通,但由于烙上作者的感情的印记,不断流动的“春水”、不断生长的“小树”就获得了生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文章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谈生命》一文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富有哲理,尤其是动词运用的准确而传神,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二、学情分析
力图改变多年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偏见,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味中进行哲理性思考。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学习文章中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难点: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学法指导
品读法、感悟法、朗读法、评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面:(伴着优美动听的《春之歌》欣赏几幅画面: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破土而出并不断生长的小树。)看到这些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略。
师: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呢?世纪老人冰心以澎湃的激情和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生命之图来诠释生命的真谛,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板书: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后谈感受。
(三)细部探究
1、探究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树”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小结:小树四季的成长过程(电脑打出图片:破土而出的幼苗,不断成长的小树,长到茂盛时期的大树,叶落归根图)这就喻示着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每个人无不经历着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由树的生长过程此时切入到人的成长过程,打出人成长过程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