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预测命题——文学性作品阅读复习课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740字。
把握主题 预测命题
——一 文学性作品阅读复习课
嘉兴市第一中学 王小二
教学目标:1、学生找到并概括理解文学性作品主题的方法。
2、学生通过概括主题的方法预测命题的类型。
3、教师指导学生答题,提高学生鉴赏文学性作品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概括理解文学性作品主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由概括主题的方法预测相应的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平常的记叙文阅读中,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篇文章。
生:读懂内容/主题/写作意图
二、学习理解主题的方法
1、找到方法:
师:在平常的阅读中,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呢?
生:标题/情节/人物/关键句(抒情、议论句;开头结尾句)
2、运用方法:
(一) 关注文章标题
师:出示标题:《拔掉那颗蛀牙》
思考:你从标题中能发现哪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我们如何去分解标题?
(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词/问为什么/怎么样)
生:“蛀牙”指什么?为什么拔掉?怎样拔掉?拔掉后怎样?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故事情节,从文章中找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
生:“蛀牙”指的是“恨”,“拔掉蛀牙”指的是“去除恨”,“拔掉蛀牙”的方法就是“让心中充满爱”,而一旦心中有了爱也就有了“快乐”了。
师:通过对标题的解读,同学们能发现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生:只有去除心中的恨,才能让心中充满爱,才能带来快乐。
师:因此,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
(二)关注情节内容
师:其实,在解读标题的过程中,我们对文章的情节也进行了梳理。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地位尴尬,滋生仇恨——潜心学习,疏远亲情——医生指点,唤醒亲情——回家团聚,拥有快乐。
师:“恨”、“爱”、“快乐”这五个字正好道出了文章的主题:去除“恨”,拥有“爱”,就拥有了“快乐”。可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得知文章的主题,因为情节本就是为主题服务的,自然要紧紧地围绕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