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铁四中200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洛阳铁四中2004——2005学年(上)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 基础能力训练(18分)
1.选出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2分)
A.拘囚(qiú) 离间(jiàn) 高官厚禄(lù)觉而起(jué)
B.恩宠(chǒng)装束(shù) 误入歧途(qí)斫榛莽(zhuō zhēn)
C.纡曲(xū) 参错(cēn) 善弈(yì) 从容以观(cōng)
D.箕踞(jī jù) 偃仰(yǎng)瀹茗(yuè) 骄阳不炙(zhì)
2.选出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拘囚(拘捕囚禁)磅礴(气势盛大) 嗟来之食(表示污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B.颢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夜阑(尽,夜深) 引觞满酌(拿着酒杯斟满。
引,拿着,觞,酒杯。
C.惴栗(总是恐惧。惴,惧。栗,战栗,因害怕而发抖。) 突兀(突出的样子)
天籁人籁(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
D.通例(即惯例,指一般人习惯的做法)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劳而无功(花费了力气却没有功效)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披草而坐 C.倾壶而醉 D.觉而起,起而归
4.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B.皆在衽席之下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D.其高下之事
5. 下列句子应填写的一组关联词是()(2分)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都上不去。
A.只有 才 虽然 但 B.因为 所以 尽管 可 C.只要 就 即使 反而 D.既然 就 也 而
6. 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表示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B.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将这样的论据摆一摆,便能很有效地证明论点。
C.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D.议论的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而许多文章常常是驳立相结合的。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B.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C.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就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D.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渐渐想出节省体力、提高效率。
8. 选出对《醉翁亭记》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2分)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9.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2分)
A. 娟然如拭 悠然自得 B. 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劲
C. 未知之也 曝沙之鸟 D.泉而茗者 红装而蹇者
二、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10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