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3570字。
《有教无类》教案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3、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重点:
1、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难点:
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二、学习课文内容: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领会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1)、“有教无类”的含义?
明确: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2)、“有教无类”的意义何在?
明确:“有教无类”的思想及其实践,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选文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中人,一般人、普通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译文】孔子说:“中等以上智力水平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中等以下智力水平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
领会孔子的教育思想
在孔子看来,人的智力水平天生是有区别的,要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即“因材施教”,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之”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