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承转合的章法例谈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5 23:09: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6680字。
从起承转合的章法例谈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黄梅 余琳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结构特点
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掌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命题点与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归纳、讲授、点拨
【教学步骤】
一、诗句在诗歌中结构中的作用
诗人将诗歌的章法结构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起句,“承”是承接,“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1、“起”
近体诗的起句为一诗之首句或者首联,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内容,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
词和曲的起句,因为词牌或者曲牌与内容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况较为复杂。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渭“造思”。有时,先用一个反问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承”
承句或联与“起”句语意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