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集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二单元
一、单元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独立、熟练使用字典、词典识字,规范书写;掌握并能运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常用词;朗读课文,在读音准确、停顿恰当的基础上,注意语调、语速和感情的处理。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课文在人生理想、信念、修养上对我们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发展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继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拓展阅读范围,增加语言积累,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联系自己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意味,提高感悟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课文在人生理想、信念、修养上对我们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并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信念。
二、 单元说明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上一单元侧重探讨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偏重于对人生理性的思考,递进了一层。《理想》揭示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行道树》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对价值观的定位;《第一次真好》引导我们去体验生命的快乐;《人生寓言》分别阐述了拥有和失去、遭遇和成长的辩证关系;《我的信念》启发我们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论语>十则》展示了古人求学和做人的关系。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而好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联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
第六课 《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重点: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
①范读
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
第七课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 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重点: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 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难点: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行道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 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1. 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 问题研究:
(1) 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又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整体感知
①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读课文
独立思考,出示问题组: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研讨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
1. 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
2.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3.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
——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
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
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
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
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
——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
5.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
——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6. 以同样的步骤学习《落难的王子》,提倡同学间的合作。
——文章中只写了一个场景来表现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设计出吻合其性格的
第九课 《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玛丽•居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与能力,同时培养筛选、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利用资料进行提炼与整合;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中拓宽阅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感受伟大科学家们的精神,并从小建立自己的梦想精神世界。
重点: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与能力,同时培养筛选、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难点:自主利用资料进行提炼与整合;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中拓宽阅读面。
教学设计:
1. 根据预习时对居里夫人有关资料的搜集,组织小组内交流,然后把比较完整的居里夫人介绍给大家。(由学生从各方面去建立资料搜集的评价方案)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抓住关键词语,畅所欲言“你最敬佩居里夫人的哪种精神”:坚忍不拔和信心、执著和勤奋、专心致志、热爱事业、献身精神、不求物质利益,等
——学法指导:梳理的方法:A.概括要点;B.分析归纳;C.整理排列;D.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语。
3. 合作探究:
(1)居里夫人是科学家,又是梦想家,两者是如何依存的?
——梦想家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
科学家的特点是迷醉于自己的事业,如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般,单纯专注。
(2)居里夫人的成功能给你什么启示?联系其他伟大科学家(如:为了捍卫真理被烧死而无怨无悔的布鲁诺、在美国人重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的钱学森等等)来印证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应具备的品质。
4. 朗读并背诵文中你认为写的最有启发或者最好的句子,并做好积累笔记。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但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5. 布置作业
(1)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随笔。
(2)读一本你最喜爱的名人的传记,准备名人故事会。
第十课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独立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一些学习方法。
重点: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难点: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独立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一些学习方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