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9 19:4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二课时 一、 师:上节课我们从课文标题开始,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梳理,也把握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整个事件和作者的观点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洋洋洒洒三大部分的文字?另外三个部分跟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 生:是强调。 生:是深化。 师:在事件上是不是重复? 生:不是重复,是更具体些了。 师:情感上呢? 生:深化了。 师:这种叙事模式,叫“链环式结构”,也就是说,他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彼此独立,随叙事的演进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下面 ,就此请同学们默读二三四部分,自己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自拟小标题,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或在原文的基础上提炼,或者自己概括。 上黑板写下你的小标题。大家讨论。 二、 师:下面我们来品析一下这篇散文的语言。请大家找出你认为精美的、有深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找出你理解不透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大家来讨论。 生默读,圈划。 生1:我划出来的是这一句:“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愤恨。 师:对。我们把他这一句话再延展到下面一句,联系起来理解。作者说“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国内官员大量糟践那些东西。 师:作者为什么“狠狠心”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生:他是无奈的。 师:对,是无可奈何才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仅没有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反而大量糟蹋,让外国人骗走,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啊。 生2:我这一句在他那句后面:“被我拦下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跟刚才说的差不多的。 师:我为什么要拦住车队?为什么要大哭一场? 生:他不想让这些文物被运到外国去,所以拦车。大哭,因为他不知道到哪里去。 师:是的,作者深深热爱着中国的文化,然而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的命运是无奈的,他的哭,说明了他的痛苦与愤懑,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生3:我想说全文的最后一段。 师:怎么理解? 生:我只是觉得好,如果是我处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也会那样子,默默地,什么也不会说。 师:这些中国的专家们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默默地离开呢? 生:无法言传。 师: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学的东西往往是这样的,越是写得妙,越是无法言喻。可是考试的时候你不能就用“无法言传”四个字来回答呀。想想,如果你是这些专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大概有点自豪。因为我们的敦煌学已经取得成就了。 师:仅仅是自豪吗?想想还有那么多文物还在别的国家,由别的种族的人在进行着研究。 生:还有一种屈辱。 师: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的屈辱感,学者的责任感,充斥着中国专家们的心胸,使他们不愿意过多地言语,而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研究,并把心里的话付诸行动。请大家记住这几个名字:陈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学的人;常书鸿,用了大半生的时间修复、临摹莫高窟壁画,追回散失文物;另外还有两个让我们感到屈辱的名字,一个是法国的伯希和,一个是英国的斯坦因。他们从王道士手里骗走了大量的经文,在自己的国家里,通过研究这些劫掠来的中国文物,取得了敦煌学研究的巨大学术成果。   余秋雨的文字往往具有这样的魅力,凝练的几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沉的理性思考,让人反复咀嚼,玩味无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