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高2010级第十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11360字,有解析。
南充高中高2010级第十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卷上。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I卷(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是( )
A.违拗/执拗 附识/识别 麻痹大意/髀肉复生
B.的当/的确 夹衣/夹注 度德量力/度长絜大
C.应许/应承 碌碡/忙碌 呼幺喝六/曲高和寡
D.一打/苏打 提防/堤坝 不差累黍/差强人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巨擘 祛暑 诛心之论 良辰美景
B. 奖掖 盅惑 冲耳不闻 罄竹难书
C. 装璜 藩篱 嘻嘻哈哈 细大不捐
D. 谄媚 遁迹 甘拜下风 残篇断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订计划要切合实际,不要大而无当。
B.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C.一帆风顺不晓得收敛,忘了日月盈亏这个大道理,在皇上跟前卖弄学问,睥视同僚目无下尘,垮台只是早晚的事。
D.他说:“他虽然犯了这样大的错误,但我还是不愿意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防控甲型H1N1流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还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更需要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只要科学、理性地做好群防群控,就一定能将疫情发生及其恶劣影响的破坏性减到最低。
B.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值得关注的“汶川答卷”
这是条非常不起眼的新闻——前年7月由北大教授何志毅等人在四川安县黄土镇方碑村发起的“一帮一”灾区重建计划有了新进展。据当时的参与者、一位知名经济专栏作家透露,到目前,已有270多人成为了这项重建计划的借款者,受惠于该项计划的灾区农民达415户。
所谓“一帮一”灾区重建计划,是一个城市家庭以1万至2万元的无息借款,帮助一户受灾家庭重建倒塌的房屋,专款专用,受助家庭在5年内逐年还清这笔借款。出借人、借款人需签订借款协议,而方碑村的村委会则作为第三方担保。项目有详尽的制度设计,设计的原则是,灾后重建依靠村民自救,在各方帮助的基础上,使村民们有自信、有尊严地重建家园,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与国家上亿元的救灾投入、企业上千万元的慈善捐赠相比,这个项目实在是微小,加之项目的制度设计又有颇多学术上的探索,理性有余,煽情不足。因此,项目启动之时,媒体报道寥寥。今天,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的一个灾区重建实验,淡忘了一次“以市场化方式调动民间力量进行灾后重建”的探索。
很为这样的淡忘而惭愧不安。 ☆
一直以来,我们对灾区重建的关注多集中在投入多少资金、启动多少项目、建成多少房屋上,而对重建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对民间力量和智慧的关注,有所欠缺。我们习惯于为一些宏大思路击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可能带来制度影响的小变革。
在有选择的关注中,我们可能将这些同样有价值的变革淡忘了。方碑村不是重灾区,也没有更多媒体的关注,何教授们之所以选择方碑村,纯粹出于学术标准——作为中等受灾区,它不大不小,不穷不富,是四川灾区的典型样本。在一个渴望“速成”、期待“速生”的社会,一个需要三五年才能见效的“典型”如何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诚然,如果何教授们懂得炒作,事情可能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这场实践非但不会被淡忘,还有可能成为某一类典型,甚至会有利于该项目的完善和推广,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力量,造福更多的灾区民众。比如,他们可以视项目的进展有节奏地展开宣传——组织几场新闻发布会,请领导和媒体参加签约仪式,把“我和农民兄弟”的故事演绎成话剧甚至十几集的电视剧,将受惠农户请到某某晚会现场等等。
何教授们没有选择炒作,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学术刊物上刊登了专题,以这样纯粹学术的方式,做了除捐款之外所能做的最符合本职的贡献。倘若这样一份立足长远,用自己的良知、能力和远见所给出的“汶川答卷”,也需要商业化的炒作才能被发现、被关注,那是我们的失职。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祭。回望之际,我们希望,除了看见大量成效显著的数字以及好人好事之外,还能对灾后重建模式、对民间机构的发展、对政府的重建责任和角色定位等等,能有更多的关注和认识。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汶川问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文中“‘一帮一’灾区重建计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