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2)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 张汝明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考点接轨(20分,每小题5分)
1、苍蝇是令人厌恶的。然而科学家却从苍蝇身上发现了对人有益的物质,如苍蝇体内分泌的“抗菌活性蛋白”,只要万分之一的浓度,就能杀死各种病菌。
读了这则材料,能得领会到什么哲理或总结出什么观点来?
2、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美国发达伊拉克战争后,国际社会纷纷发表谈话, 美国的霸权主义行经。
②我们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 “更高、更快、更强”与“和平、友谊、进步”的 奥林匹克精神。
③电脑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些不良影响,但我们不能 ,停止网络的发展。
A、指责、宏扬、因小失大 B、指责、宏扬、因噎废食
C、指控 发扬 因噎废食 D、指控 发扬 因小失大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暑假就要结束了,开学的日期已是迫在眉睫。
B、演出结束时,观众席上爆发出汹涌澎湃的掌声。
C、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D、联欢会上,大家无拘无束,每个人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份轻松和和乐。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读这段话,分别找具体的历史人物填空: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在句中的横线上续写一至两句:
,
二、 综合阅读(60分)
(一)
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么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5、 文段中提出的反面论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