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9 11:26: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7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编号20100318)Wangjibiao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结合本文及读过的其他欧•亨利的小说,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庭。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出空格中的字
  转弯抹角(   )  锡镴(   )   矮墩墩(   )   苔藓(   )   黯淡(   )
  咆哮(   )(   )瞥着(   )   (   )péng松   一(   )chóu莫展  
  【整体感知】
  1.请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 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文本研读】
  1.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
  2. 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 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4. 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这个他怎样的人?
  5. 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6. 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7. 举例说明欧•亨利小说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关于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