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 ——我教《向沙漠进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9 6:42: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640个字。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进军》
  张国生
  我教《向沙漠进军》,是按“大语文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我为这一课制定了几个目标:(1)学科教学目标: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当然也得能经受“应试”的检验。(2)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目标: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3)情感感染目标:使学生树立环境生态方面的忧患意识,从而自觉地为保护环境生态尽力。(4)终身发展目标:正如新课标所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终极目标)。
  这一课从结构上说分三部分:语文环境、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一)
  先说语文环境。“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利用语文环境学语文,并把它做为“一体两翼”的总体模式中的一翼。所谓语文环境,其实就是新课标所说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主观上,培养主动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的意识,培养自动地在语文环境种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语文学习资源。我布置的语文环境(或说提供的语文学习资源)是:
  语文黑板报:一期“环境生态专刊”。有下述内容:
  1,《被沙漠吞噬的古城》
  楼兰,曾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朝时,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它靠近罗布泊,周围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
  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水),丝绸之路中断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沙漠中,偶而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想象它昔日的风采。
  2,《百泉之城已无泉》
  我们河北邢台过去称为“百泉之城”,因为它遍地是泉。泉水最集中的是西南郊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土地全部自流灌溉,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城北的达活泉公园,更是以其清冽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但是70年代以来,邢台的泉逐渐干涸,众多的河渠变成了干土沟,昔日的水稻田现在生长的是玉米、小麦,以泉水著称的达活泉公园也只能靠自来水维持它那浅浅的人工湖了。
  原因?——就是过量开采地下水。
  3,“说文解字”
  虐上面的“虍”是虎头,也是“虎”字的变形;下面是一只反着的“爪”,古文字写作“”、“”。“虐”字用“老虎反爪抓人”表示“残暴”之义。
  沛注意:右边是“巿”而不是“市”,同样的情况还有肺、芾;柿子的“柿”才以“市”作声旁。
  “阅读与欣赏”栏:也是一期“环境生态专刊”,张贴以下资料:
  (1)《岂容绿洲变沙漠》(《光明日报》1989年5月13日),
  (2)《沙漠绿洲发出了呼救》(《中国环境报》1991年3月16日),
  (3)《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语文报》178期)。
  (4)一组网上资料:《沙尘暴席卷北京》、《北京奇观——沙尘暴》、《最近的沙漠距北京70公里》等等,图文并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