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ppt36
- 资源简介:
共14张,图片精美,内容丰富,配有朗读和歌曲,完全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 郝建新
一. 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但能够背诵本词,加深对苏轼的了解。还应该培养对诗词的审美,学会感受艺术境界的美妙,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充分展示主体作用。而且还应该要学生反观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和心路历程,以及苏轼豪放的性情、豁达的胸襟。这首词是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现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教学目标
1、背诵并能默写这首词。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3、体会词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胸襟。
2、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三.方法和手段
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反复朗诵来体会,而后设置一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人的理解及词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对于苏轼应该是很熟悉的,在课前先布置任务,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有关于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心理历程的信息或者他的名篇。要求对苏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课前朗读,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并初步领悟词的哲理美感
2.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 他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那么这人是谁 ?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豪放大诗人苏轼的矿大胸襟。(幻灯展示苏轼画像及课题)
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
4.朗读并试背诵全词
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