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说课)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7 23: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狮岭学校  许爱红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是初学者觉得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体。本文是本册教材第二次学到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介绍:本文均出自《论语》,这是过去蒙童教学的必读书,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录的十章,作为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全是短章,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三个方面,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因而可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3、教材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及教材的自身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词汇;(2)、流畅地朗读并背诵本文;(3)、理解每一则的含义;(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精神;(5)进一步把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文学习要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文中部分字句的理解。
二、 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
朗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本课教学较注重朗读训练,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之前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论语》的语言特色:每节短小精悍,内容前后无联系。在点拨时读,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同时朗读训练避免单一,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另外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音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句式相似,要注意读出对称的感受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