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之围》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河大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 22:31: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柏林之围》备课资料
  《柏林之围》细读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目睹了法国战败的惨状,获得了新的创作素材,战后他每星期发表一篇短篇小说,合在一起共有三十多篇。1873年,这部短篇小说集以《星期一故事集》(又译《月耀日故事集》)出版,其中有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柏林之围》就是其中一篇,其他名篇还有《最后一课》、《一场台球》等。
  《柏林之围》一直为人称道的是构思巧妙,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是儒弗上校想象中的“柏林之围”,一条暗线是真实的“巴黎之围”。或者说两条线索合二为一,即大家都知道(包括读者)“柏林之围”是个谎言,只有儒弗上校一个人被蒙在鼓里,一直到小说结尾,他才看清了真相,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从小说叙事来说,这个“谎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圆谎”,医生和上校的孙女付出了很多努力,因此它也成了小说情节推进的动力。可以说,这篇小说是以“编造谎言——不断地圆谎——谎言被识破”来结构谋篇的,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爱国的老军人形象。
  小说一开头先描写巴黎街头战后(普法战争结束一年后)的情景,并由此自然引出医生的讲述。我们(也可理解为读小说的“我们”)与韦医生在爱丽舍大道上,看见“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可以想象当时战事的惨烈)。在明星广场附近,医生指着凯旋门旁边的一幢楼,开始了讲述。这里用真实地名来显示故事的真实和可信,同时又采用了传统的“讲故事”的手法,由韦医生作为当事人讲亲历的一个故事,更增强了真实感。接下来,小说完全就成了一个由第一人称“我”来讲的故事了。
  去年(即1870年)八月初,“我”去看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儒弗上校(直接引出小说主角),一个拿破仑时代的老军人。他中风的直接原因是受了法军战败消息的刺激。他搬到爱丽舍来,是为了参观法军凯旋的仪式的,但“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正离开饭桌。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雷击似的倒在地下。”从这里可以想象儒弗上校内心受到的打击是多么惨痛!他的爱国之心是多么炽烈!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感情丰富又脆弱的老人,当对胜利的渴望突然破灭时,他几乎不能忍受。这也暗示了他最后的结局。
  “我”第一次看到儒弗上校和她的孙女,有这样一段肖像描写:“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磨损,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色泽与光洁。”这里写到了祖孙两人,也是本篇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