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ppt153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0张。有配套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数 2教时。
导入新课
一、介绍词的知识。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词,又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
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结构分:单调:只一片(阕);双调:两片;三叠:三片;四叠:四片
词牌名: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如梦令、虞美人、卜算子、忆江南、江城子
破阵子、满庭芳、水调歌头、雨霖铃 、一剪梅、永遇乐、菩萨蛮
流派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补充: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这首词的示范朗读,初步感受词中强烈的抒情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预习: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预习提示》第1、4节和注释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3.请学生把难解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并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师生共同解决难题。
4.思考这首词的思路。
四、研习新课
1、梳理词的思路。
(1)提问:
①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抒发胸怀天下的革命情。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