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730字。
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
邹城市城前中学 孙振 2010-3-17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炽痛(chì) 嗥鸣(háo) 斑斓(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 谰语(lán)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zhà měng) 污秽(huì) 丰饶(ráo) 辘辘(lù)
白桦林(huà) 镐头(gǎo) 泛滥(làn)
(2)解词
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著名作家 小说家,原名曹汉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东北作家群”的文学派别。“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许多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作者相继流亡到了关内。他们带着故土陷落、河山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表现了家仇国恨和故土之思的双重情感。
(2)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是闪现的思维火花,展现的情感波澜,再现的时光往事。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文章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幅长联。
第一段主要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 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主要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由战斗而牺牲!